咏春拳,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其起源有3 种说法:一说是福建 永春县严三娘 创造,一说是由少林寺和尚至善从福建带到广州光孝寺,一说是满清入关时剿灭少林,少林高僧五枚师太逃至福建,将这套少林嫡传拳法授予严永春。该拳内容主要包括徒手路小稔头、寻桥和标指,以及木人桩法一套,难度和攻击力逐渐增强。另有器械流传,即六点半棍法和八斩刀。身型要求护裆,沉肩,落膊,抱拳,护胸。主要手型有凤眼拳、柳叶掌等。主要手法有摊手、伏手、搒手、爆排掌、沉桥、黏打。主要步法有三字马、追马等。攻防中多采用闪身、贴身、紧 迫和紧打,动作敏捷,快速,连消带打,攻

咏春拳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此拳初传于福建咏春县,为该县严三娘所创,以地名为拳名,

依循上式,右拳变掌沿身侧下按,掌心向地。

正身後双按掌

依循上式,将双手提起至腰後,掌背贴腰,双掌往後撑,掌心斜向地。

正身前双

依循上式,将双手提起至身前腹部,掌心斜向地,双掌往前斜向下撑,掌心斜向地。

正身双拦手收(使上臂和前臂屈曲成90度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心向地,左掌在右肘上,右掌置於左肘下。咏春拳小念头拳谱

咏春拳小念头拳谱

左右分

依循上式,双掌向左右同时打横分开,掌心向地。分开後两臂与身体成一直线,双掌随即向内回收成双拦手,右掌置於左肘上,左掌停於右肘下,掌心向地。

正身双抌手

依循上式,双掌由上往下切,掌心互对,双手置於胸部中线位置。

正身双窒手

依循上式,双掌向内翻,掌背向天,翻掌时用肘底力将双手微向後收,手肘与胸部须保持一拳。

正身双标指

依循上式,双掌向下按,与腹部齐,掌心斜向地。

正身双顶手背向上顶,高及喉部,掌指向地。

依循上式,双掌变拳随即收回胸侧。

左横掌

依循上式,左拳变掌横推向右与肩齐,掌心向右。

左镰

依循上式,左掌曲腕,指向地,手背向外,以弧形经胸前向左方扫去,停於左胸侧,掌指向左,掌心向右。

左铲颈手

依循上式,左掌向前方直撑出,高及喉部,掌指向左,掌心斜向前。

标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标成标指手,掌心向天,高及喉部,再以手腕为轴心作一内圈手後握拳,将左拳收回左胸侧。

重覆 26─29 所有动作,不同的是,这次是用右手来练习。

左摊手

依循上式,左拳变掌,掌心向地,放松手腕,贴著胸侧,以肘底力慢慢依中线向前伸出,伸至肘部与胸口距离一个拳头位时,将左掌向外翻成摊手,掌心向天。

左耕手

依循上式,左掌以斜下格成左耕手,手背向外,再将左掌由内而外向上转成摊手,掌心向天及取中线

左圈打前直标成标指,心向天,再以手腕为轴心作一内圈手後握拳,将左拳收回左胸侧。

重覆 30─33 所有动作,不同的是,这次是用右手来练习。完成後再重复 30─33 动作,先做左手後做右手,即先後练习。

左膀手

依循上式,左拳变掌,放松手腕,左肘向前上提以弧形抛出,掌心向外,抛出後,上臂与前臂微曲成60度,左手腕在中线位

左摊手

依循上式,左掌向外曲腕,掌心向外,掌指向地,再将左臂向前往上托出,高及喉部。

标指、圈

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标成标指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为轴心作一内圈手後握拳,将左拳收回左胸侧。

重覆 34─37 所有动作,不同的是,这次是用右手来练习。

左脱手

依循上式,左掌往中线下方下成,手背向外,下格时左掌以斜线向中线下方标出,同时将右拳变掌,掌心向天,轻贴於左肘上,再掌反转成掌背向天沿左前臂往下削,右掌下削至左手腕时,左掌随即反转成掌心向外,然後将左臂往後收,再将左掌轻贴於右肘

依循上式,将左掌反转成掌背向天沿右前臂往下削,左掌下削至右手腕时,右掌随即反转成掌心向外,然後将右臂往後收,再将右掌轻贴於左肘上,掌心

依循上式,将右掌反转成掌背向天沿左前臂往下削,右掌下削至左手腕时,左掌随即反转成掌心向外,然後将左臂往後收,再将左掌轻贴於右肘上,掌向天。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左日字冲拳

依循上式,将左掌变拳依中线向前直线冲出,尾指向下,右掌亦同时变拳回收於胸前中线,靠左肘部,尾指向下,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右日字冲拳

依循上式,右拳沿左前臂桥面向前直线冲出,尾指向下,左拳亦同时回收於胸前中线,靠右肘部,尾指向下,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左日字冲拳

依循上式,左拳沿右前臂桥面向前直线冲出,尾指向下,右拳亦同时回收於右胸侧,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立正收式

依循上式,将左拳收回胸侧,双脚靠合立正收式。

编辑本段小念头对拆古劳咏春拳伏虎手是一种取力点之技法,与太极拳之掤、捋、挤、按一样,在实作中灵变而用。下面仅介绍本门掌法的正面直出直入伏虎直攻对拆法。

掌法的伏虎直攻,本门多以长桥长手而用,有摊、摄、闸、拖(扣)、勾、擒等法,发力进攻有撑劲和寸劲。实作对拆中,双方各守中线,把桥手尽量伸出,意、气、神,手、身、步合一,“迎面追中”,双掌始终对着对方中线发撑、寸之劲。四手(掌)不空,以掌伏缠对方来手,一旦得势,即以连环掌击之,此为以长制短之直取法,是一种高级的战术。以我之长劲紧追其中线,发撑、寸之力,可令对方失重受挫。能攻其失重就无需回手伏制,只需穷追猛打便是,故使对方失重是目的、是战机,至于用掌、用指、用肘,可视情况而定。而对拆中的伏虎是确保撑、寸劲使对方失重的关键。其一,无论以何种打法而使其失重再击之,必须要有上、中、下三路的严密控制,不管是实作中的接手和甩手都能控伏之。其二,控伏之手不是简单的挡格,而是通过伏虎对拆,在极近的距离内以皮肤意感阻缠,知其力点,顺势发起进攻,灵变而用,其目的也是先使对方有失重感再击之或放之,或借我顺人背之机进击。一句话:非简单直出直入之伏击,应根据对方实力而定。其三,伏虎本身是一种取力点变化打法,能知其力点变化则是反攻最好的时机,功深者,只要能触对方的皮肤或衣物,则可知对方力点变化,而有[1]感皆应。其四,经过伏虎对拆法,可以练就伏虎技法的劲力和桥、掌之内劲,使内实外松,全身内气连绵不断,能软能硬,无物可施。伏虎技法是一种意感灵变技法,用力如太极之随机应变。其五,经过不懈的伏虎对拆,能使身步重心笃实,气顺而不喘,在瞬息万变的实战中,光靠表面的伏虎动作是不够的,必须要具备阻缠接手之“伏 ”之劲,才能灵变而动。伏 之劲来自手桥手掌之笃实内劲和身步重心的笃实,这种功力可从伏虎直攻“实斗”对拆中求得,是功技合练的妙法。伏虎长桥长手的直攻以功力为帅、技法为母,两者合一方能作用。

何祥耀先生所学的咏春拳师承拜师学习了五年时间,其余时间则迷于研究和教徒)。他对我说,师傅只教他小念头和长桥长手直攻对拆,自己八九年来不停对练,并四处寻高手较技几十次,从未输过。后来他成了我的知己,有空便来找我研究拳术、医术,还送了他那一门咏春拳的拳谱给我。我认真研阅后发现,这本拳谱中的技法、理法、练法与本门十分相似,整本拳谱有二十余个散手动作、小念头对拆法及高级长桥黏手对拆法,主练直出直入之正面长桥手“抢攻”。这种以桥代掌的留制,微动于一出一入的千变万化之中,充分发挥“长能制短”作用,与本门各种长桥长手的直攻伏虎打法是一样的,不同的可能是古劳咏春拳擅走势和擅发左右横力。我问何祥耀先生:“身材高大或手掌宽大肉厚者多天生力大,而你的手掌如女子般光滑尖细,你现在的功力一定是后天所练。”他点头笑着说:“的确是通过黏桥对拆练出来的内劲,是用整整八九年拆练浸泡出来的。”故古劳咏春拳之伏虎对拆法是小念头拆法的延伸,是技与力的反复修炼而成,是从“留”至“送”的直接过渡,是由跟制发展到抢攻的演变,也是令敌失重、以快攻取力点的高级打法。所以本门小念头的对拆是此法的根基,其主练“来留去送”的手法,通过严密控制对方上、中、下三路来势,才能知其力点、方向变化,以伏虎攻势借力借势击(放)之。功深者以失重快打更为直截了当,举手可败敌(佛山咏春之长桥长手正面直出直入多用此法)。本门也有这种长桥手直攻的手法,但主张以巧力而胜,视具体情况而用,做到保中用中、占据主动、避实击虚、借势攻势、借力打力、引进落空、招招在前。所以对拆时间较长,约三年后才知其用,七八年功技

伏虎手可用于掌、桥、膀、肘等法上。手掌伏虎直出直入进攻的正面打法,必须要具备浑圆的内劲和外抗能力。实战中,即使是有伏虎手严密管制和以长取中的舍远求近打法,亦难免百密一疏,且不一定很快适应对方的路数,故应在伏虎对拆中加入它法而练,以适应各种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