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早年在上海的一些咏春拳馆和武馆带课教咏春拳时就一再强调:“咏春拳是一种功夫,是一种搏杀技能,学咏春拳是用来应付面对来自其他人的武力攻击的。”发起上海咏春拳研习会后,也和每一个参加咏春拳培训的学生说过,锻炼身体是练习咏春拳的副产品,离开实战,咏春的文化内涵不如太极,锻炼身体不如游泳,减肥不如跑步。
咏春拳是教我们怎样有效使用我们已经拥有的身体条件,并不是要求我们首先拥有超越自己的身体条件。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认为自己不强壮,没力气,岁数大,就不适合学功夫,其实不然。咏春门的祖师严咏春是一介女流,代表宗师冯少青,梁赞,阮奇山,叶问如斯文书生,陈华顺,卢贵是彪型大汉,叶准学拳时已近四十,照样一代宗师。因此咏春拳适合各种人群练习。咏春拳理并不要求将腿踢得太高,并不需要力大无穷,力气再大,打不到一样然并卵。咏春要的是出手轻柔而能随心所欲发劲,通俗来讲就是灵活。笔者根据多年在上海咏春拳馆的教拳经验总结:要技击上的灵活就必须要实践学习,按部就班。
一些初学者或对咏春拳学认识尚浅的人很容易会认为咏春不适合自己。只不过是他们暂未掌握到咏春拳学的法度要求。假以时日,大部分人都可成器。初学者一般都会将他过往的习惯带入练习中。例如较为力大或肌肉发达的人黐手时总会习惯用臂力去解决问题;打冲拳或摊手时明明知道应该要归中,但打着打着就会偏掉;有些人在出拳时总是先将手拉弓抽后,或一手向前而另一只手总不自觉的向后抽;学过其他功夫的人在初学阶段总是将他过往的惯用姿势或方式用上。这些学生被矫正几回后变的很沮丧,认为不是那块料,或认为咏春拳太难,甚至有个别人认为这个咏春拳馆或这个咏春拳教练故意拖着不教新招,好多收学费……其实是学员自己太急躁,你十几年或者几十养成的发力习惯,打拳习惯,师傅几次课你就能改得过来?才怪!只要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一定能练得好的。视乎所练的是否得法,合理,师傅是否及时矫正。因此笔者在上海咏春拳研习会教咏春拳时经常给学员强调:功夫者,时间也。
咏春拳的二字箝羊马马步很科学,是古人于不断实战而产生的经验结晶。二字箝羊马便于起腿,便于转马偏身卸力,便于发劲…….二字箝羊马这名字的来由是来自羊互相打架时的形态。羊打架是用头顶上的角互相向前推,被推倒的一方便算为输。而他们互相向前抵力时后腿的形态就是二字钳羊马的姿势。这三角形的结构姿势能有效的将身体的重量及动力向前集中一点送出,也能有效的应付来自前方的压力。这姿势也为将来要起时作出了预备。在小念头中很注重我们身体的平衡,在地球上任何物体必须要有三点或经上与地面接触才能有效的保持平衡。但人只是两条腿,只有两点与地面接触,用一个三角形的结构站立姿势能较为有效的保持自己整体重心的平衡。在技击中要应付很多压力,除对手给我们的压力、自己向对手攻击的动力外,最大的压力是来自我们自己人的重量。重量可作为一份动力也可以是一份负担。无论我们一进或一退,就等于用体能将一个百多磅的物体移前或搬后。笔者2009年在上海元生堂咏春拳馆练小念头扎马时薛博士要求我们注意以下几点:将盘骨向上抽(抽马),开马后将双脚尖向内靠约定45度,将头、脖、腰、大腿尽量成一垂直线。
练日字动拳时必须要从桥面打出,不能从桥底或左右打出。每拳都打同一点。肘推手出,而不是手带肘出。最初练拳时不要带力和劲,要放松者打,手臂要交叉。笔者在上海滴水堂咏春拳馆培训学员时经常要求学员打蜡烛,能打灭蜡烛的那一拳,一定是最放松的。
在技击中脚的主要作用是将自己的身躯灵活移动及保持自己的平衡及重心。当然也可以作攻击用途,但当攻击完毕不论成功或失败都要尽快返回地面。脚离开地面时间越长,对自己就越危险,在这时间自己是不能灵活移动自己身躯的,也不能有效保持身体平衡,对手可以从中把握很多对自己不利的机会。
最接近你的目标是对方的下半身,而攻击对方下盘也能有效破坏对方的重心平衡,而自己可能出现的危险也较低,故通常都不会脚底过腰。但假如情况许可,踢得高过腰也末必产一件坏事。其实高过腰或低过腰并无关系,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在适当的时候作适当的决定。
脚步练习时不防将脚踢高一点。最好高过腰。用时并不一定要踢得很高,但能加强自己的有效范围,总算是加强自己的本钱。
今天已经22:16了,先讲到这里,下次继续。
(未完待续)
2015年8月21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