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战中是否能取胜,前提在于是否有“战”的决心。很多咏春拳的练习者之所以会在实战中败北就是因为他不能下定“打”的决心,以至于将先手让给对方,将本属于自己的胜算削弱一部分,对手却因为敢战而先下手多获得几分胜算(俗语有云: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等到对手凶狠打过来时,就算你能接住,因为你心中“不敢战”的心在作祟,希望对方罢手,自然就会退缩而处于被动防守的局面。这时即使敌人有空隙露出,你也不会用咏春拳的甩手直冲而是极有可能用上了甩手逃跑……于是胜算又丧失几分。此消彼长,当你的胜算在削弱的同时,对手的胜算就增长了一大截。于是就出现了学咏春拳的不如街头混混能打的那一幕,岂不叹乎?

 

        中日甲午战争时日军之胜从战术层面来看就胜在敢打,先下手。日军一偷袭高升号,击沉该运兵船;二偷袭于黄海,互有胜负;三偷袭于威海卫,用鱼雷彻底毁灭了北洋海军,数年后用同样手段毁灭了沙皇俄国的联合舰队。而反观清朝之李鸿章怕中日开战后万一战败有损他平定发匪和捻匪的一世威名,怕战败后影响他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赫赫权势。一味畏敌而依赖于各国调停,岂会不败?之后的九一八亦如是,日军计划周密,张学良畏战而丢东北(尽管正史上言乃蒋不抵抗,实是张学良不敢打。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更何况当时只是名义上臣服于国民政府,国中之国的东北军呢?)

 

       因此我要求上海咏春拳研习会的学员对练时,必须拳到脸上、眼前,但不准打伤对手,目的就是让学员见惯拳头,不怕挨打,同时自己的出手力度皆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建立自信。此乃咏春拳理所谓之留力不留手耳。